星期六, 十二月 09, 2006

[转贴]从瑞典前首相租房看“特权”

文章提交者:幻影猫 加帖在 心灵驿站 【凯迪网络】 http://www.kdnet.net


  
  特权与平等成反比。这句话有两层意思:一是说特权越少平等就会越多;二是一个越是平等的社会就越是会对特权形成抑制。对瑞典人来说,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。最近的一则新闻颇能说明这个问题。

  今年9月瑞典大选结束后,社会民主党失利,当了十年首相的佩尔松搬出首相府。但他还是社民党的领袖之一,主要工作仍然在斯德哥尔摩,加上他的夫人阿妮塔?斯汀是国家酒类专卖局的总裁,也在斯德哥尔摩工作,所以不便每天都回外地的家,只好在斯德哥尔摩租套房子。

  瑞典许多高官都和佩尔松一样,为了工作,只能在斯德哥尔摩租个住处。瑞典人将这类住宅称为“过夜公寓”,有点儿像我们说的“临时住房”。

  顺便说一句,瑞典首相搬进国家提供的首相府不过十年,那以前,如果是外地人当了首相,要么在斯德哥尔摩买房子,要么就只能租“过夜公寓”了。

  佩尔松下台后,夫人斯汀给一位在房产公司工作的朋友打了个电话,请他帮忙找一套房子。恰好这家公司刚刚把两间办公室改建成了两套公寓,就在市中心一个不错的社区。听说是前首相要租用,房产公司很快就表示了同意。

  按理说,这不算是一件大事,可媒体偏偏不肯放过。他们派记者去那个小区调查,发现很多人都想在那里租房,已经排了长队。瑞典《晚报》的报道称,有些人为了能租到像佩尔松夫妇一个电话就能租到的房子,可能要等差不多20年!

  报道发表后,房产公司不得不出面澄清,把房子租给佩尔松夫妇没有违反任何规定。按照法规,房产公司应把名下房屋的一半交给住房协会来出租,另一半则可以由自己出租。房产公司认为,佩尔松夫妇无论从身份看,还是从收入看,都属于能够确保按时交纳房租住户,完全符合优先考虑的条件。

  但是,媒体并未因此善罢甘休。讨论在《晚报》BBS上展开,有人赞同把房子租给佩尔松夫妇,毕竟他们为国家做过不少工作。但也有不少人认为,这样做不对。佩尔松显然藉政治地位获取了某种特权,这就好像大家都在排队,忽然有人加塞一样。

  我不知道中国读者读到这则新闻,会作何感想,会不会觉得瑞典人小题大做,对平等过于苛求了。不过,如果我们能够感受一下平等在瑞典社会生活中的地位,应该不难理解瑞典人看待特权的心态。

  在瑞典,平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也不仅仅依靠法规建立起来。我们常说的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固然重要,但在瑞典人看来,那只是一种最基本的平等。瑞典的平等,深深地渗透在这个国家的体制和整个社会生活之中。

  早在1930年代,当时的首相、社民党领导人皮尔?阿宾?汉森就提出了建设“人民之家”的理想,目标是“使所有人民永远摆脱贫困,把瑞典建设成为一个所有公民???不分性别、阶级、出身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差异???都享有国家提供的基本经济保障的社会”。

  所谓“基本的经济保障”,实际上就是通过公平分配来达到的平等。瑞典的住房、医疗、教育等许多方面的体制均以平等为基本原则,而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反过来又促进了平等。

  就拿住房政策来说,基本原则是“一切个人,不分年龄和是否有能力,都享有住房权;所有住房必须价格合理、设备现代、设计良好、卫生和宽敞”,简单说,就是“人人有好房可居”。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,1960年代中,瑞典政府实施了“建造百万套住宅”的计划,从而使瑞典成为妥善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佼佼者。

  平等的理念在瑞典社会中能如此根深蒂固,也是和瑞典社民党人多年来的坚持分不开的。他们把追求平等视为党的基本原则,时时不忘提醒自己注意这方面的教训。苏联解体后,社民党高层写过一个总结报告。报告认为,特权阶层的形成使苏联越来越背离平等的理念,这是最终导致社会分裂进而引发解体的重要原因。

  通常,一个社会能够如此重视分配的公平,贫富差距肯定就会小一些,而贫富差距越小,社会也就越平等。根据本文开始时所讲的道理,在这样的社会里,特权也就会越少。瑞典人有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公平分配,享受到了平等的好处,自然也就更看重平等、更珍惜平等,容不得一丁点儿的特权。

  写到这里,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,你说了半天,还没有告诉我们,佩尔松夫妇究竟租了一套怎样的房子呢?从《晚报》网站上的平面图看,那是一室一厅。(作者为北京资深报人)

  来源:东方早报作者:丁刚

0 Comments:

发表评论

<< Home

同步带 三坐标 新疆特产 wordpress主机 普陀山旅游 新疆旅游 三清山旅游 张家界旅游 黄山旅游